中國社會科學網訊(記者 孫美娟)7月7日,第八屆“中國網絡法治30人論壇”在內蒙古大學成功舉辦。本次會議由中國法學會網絡與信息法學研究會主辦,內蒙古大學法學院承辦。本屆“中國網絡法治30人論壇”主題是“網絡法治30年——回顧與展望”。來自中國法學會、上海市法學會、中國網絡空間研究院、內蒙古自治區法學會等單位的領導、專家學者、行業領袖和產業界精英共80余人參加會議。開幕式由內蒙古大學法學院院長丁鵬主持。
在致辭環節,內蒙古大學副校長杜鳳蓮表示,2024年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網絡強國戰略目標10周年,是我國全功能接入國際互聯網30周年,也是我國網絡法治建設30周年。借此論壇契機,內蒙古大學愿與各界攜手,深化研究,探索新治理模式,為數字中國、智慧社會貢獻力量。
中國法學會網絡與信息法學研究會會長、最高人民法院咨詢委員會副主任姜偉表示,我國網絡法治建設30年取得了重要的歷史性成就,為依法治網奠定了堅實基礎。我們要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,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網絡法治的重要論述,堅持守正創新,突出問題導向,持續推動理論創新、制度創新、實踐創新,與時俱進地健全網絡法治體系。同時,網絡空間法治化不可能在短期內一蹴而就,我們要清醒認識網絡法治建設的新形勢,提升依法治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。我國正處于從網絡大國邁向網絡強國的關鍵時期,我們要堅持依法治網、依法辦網、依法上網,建設公平規范的網絡治理生態,確?;ヂ摼W在法治軌道上健康運行,以良法善治加快建設網絡強國,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。
上海市法學會黨組書記、會長姜平認為,數字技術正全方位融入國家治理和社會經濟等各領域,助推法學研究在理念、思路、邏輯、范式等維度進行深層次變革。如何在法理上構建一個安全、公正、透明和高效的網絡法治環境,是我們當下每個法學法律工作者的時代重任。在網絡法治建30年建設過程中,法學法律界積累了很多寶貴的經驗,這些都成為推動網絡法治發展的重要學術力量。我們應在充分吸收國內外的先進經驗基礎上進行創造性轉化,進一步加強數據產權保護和通用人工智能,尤其是大模型相關法律規則的研究。姜平強調,法學研究應從網治走向數治,加強對未來產業相關制度建設研究,并力推積極參與國際合作與全球規則制定。
內蒙古自治區法學會副會長喬欣提出,網絡信息技術尤其是人工智能、大數據、云計算等技術對經濟增長、就業、創新等方面產生了深遠影響。然而,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也帶來了一系列法律問題,如數據安全、個人信息保護、知識產權等。這些問題亟待我們從網絡法治的角度進行深入研究和探討。